第四届中国智能物流技术装备大会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LNG物流产业 -> LNG物流运输企业

美国LNG出口改变贸易格局

2014-02-11 16:26:20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 浏览:1445

  近年,美国页岩气革命促进其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供应增长导致美国国内供需宽松、价格持续走低,美国生产商开始寻求LNG出口途径。2012年起,美国LNG出口项目审批和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必将对全球天然气市场贸易格局及定价机制带来积极影响。

  美国LNG出口将为全球LNG市场提供新的供给来源,改变贸易格局,加速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进程。在增加消费国选择的同时,改变资源国竞争格局。其与美国亨利交易枢纽(Henry Hub)价格挂钩的定价模式给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模式带来挑战,有利于缓解亚洲溢价。

  第一,改变LNG贸易格局,促进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

  2012年以来,由于部分生产国国内消费增长,出口量减少,造成全球LNG市场供应偏紧。而美国LNG出口将提升世界LNG供应能力,增加全球供给来源,有助于缓解当前LNG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预计2020年和2025年美国LNG出口量将占当年全球LNG贸易量的15.7%和19.6%。

  美国LNG出口还将改变全球LNG贸易流向,影响贸易格局,推动区域市场向全球市场的转变。目前,全球共有19个出口国,LNG主要由中东、北非和南亚等国家流向亚太的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及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未来美国LNG出口,原来以美国为目标市场的卡塔尔、加拿大、非洲等国的LNG也将主要转向亚太市场。预计2020年美国LNG出口量将占全球天然气跨区域贸易量的8%,大大增强全球LNG市场的流动性,世界三大天然气市场联系将更加紧密,LNG和管道天然气市场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全球天然气市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二,改变资源国竞争格局,增加消费国选择,减低进口成本。

  美国LNG出口将导致资源国之间竞争的加剧,削弱传统LNG供应国的优势,并与管道气资源形成竞争。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哥拉等国将调整出口战略,寻求新的买家。俄罗斯以亚洲为目标的天然气出口战略也将面临挑战。一方面,俄罗斯原本瞄准北美市场的项目,如今不得不重新选择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中东销往美国的LNG也将转向欧洲和亚洲。资源国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上将面临更多竞争和价格压力。

  亚太地区作为未来全球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的“引擎”,供需缺口持续扩大,预计未来亚太市场天然气需求缺口将由2010年的730亿立方米,扩大到2020年的1900亿立方米和2030年的3500亿立方米。同时,亚太地区的LNG进口价格是全球最高的。未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将作为重要目标市场,成为资源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从消费国看,一方面,美国LNG出口增加了消费国的贸易选择。另一方面,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美国LNG将有效地降低消费国的进口成本。

  第三,缓解亚洲溢价,增加新的价格基准,影响全球LNG定价。

  近年,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以日本LNG进口价格为代表的亚太LNG价格为三大市场最高,长期以来承担着不合理的亚洲溢价。亚洲主要国家中,日本LNG进口价格为15.7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韩国为14.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新增长期合同气进口价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7美元至19美元。2013年,美国HenryHub价格、英国NBP价格和日本LNG进口价格的年均价格比为1:2.9:4.3。如美国价格以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计,美国LNG出口到亚洲的价格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1美元至12美元,远低于亚洲各国LNG进口价格,有助于缓解亚洲溢价。

  进口国与美国签订的购销协议首次采用与HenryHub气价挂钩的模式。虽然此种模式的协议数量尚未形成规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亚洲现行LNG价格机制,但这种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机制为世界天然气市场增加了一种新的价格基准。受此种定价模式的影响,亚太地区的天然气(LNG)定价模式将呈现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在长期合同中逐步降低天然气价格与油价挂钩的程度,采用与现货和油价挂钩的加权定价,实现一种对买卖双方都公平合理的价格模式。长远看,美国LNG出口价格将给国际天然气市场传统的定价机制带来挑战,有助于促进国际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变革。

  第四,促进中国天然气资源引进来源多元化。

  受美国LNG出口影响,中国除继续从澳大利亚、卡塔尔等传统资源国家进口LNG外,加拿大、俄罗斯、尼日利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东非国家甚至美国也将成为中国LNG进口的潜在来源。并且,随着贸易合同向更加灵活的方向转变,以及新定价机制的产生,有望缓解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和LNG进口溢价,从而降低我国进口成本。

  (作者:白桦冯、陈玥,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

声明:本公网站所发文章仅出于信息传递之目的,相关言论不代表本网站及个人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章来自与网络投稿。
】【打印繁体】【关闭】【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 下一篇“液化”迎自主研发春天

 最新文章要闻

 要闻推荐
 产业价格走势 更多
 专家在线 更多
 新能源物流
 新能源物流 更多
 重大工程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加盟合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咨询电话:010-62258192 友情链接:515827934 邮箱:clte56@163.com
中国能源物流产业网2012@通用网址http://www.zjxny56.com  ICP备案:京ICP备11020578号-3

 网上交易保障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行业自律同盟